组庆专题
组员风采展示——王从洋
姓 名:王从洋
在组时间:2000-2007
在组身份:博士+博士后
离组去向:德国明斯特大学
现所在学校或工作单位:德国明斯特大学
研究方向或担任职务:NHC有机催化和过渡金属催化化学
教育背景:
本科 1996—2000,南京大学
博士 2000-2005,北京大学
博士后 2005-2007,北京大学
组庆感言:
转眼就到了组庆十周年庆典,我离开组里已有半年多了,看看现在组里很是热闹,不断有曾经工作学习过的组员回访,网站不断地有新信息发布,现在我每天最兴奋的事莫过于浏览组里的主页啦。早知道组里现在这么热闹,我真应该在组里再坚持一段时间,七年都过来了,还是没坚持到十周年庆典,呵呵。
回忆往事总是件温馨的事情。记得2000年4月我到北大参加研究生复试,心里特紧张,特害怕被考官们的问题难住,其中一位考官只问了我一个问题,“你的论文指导老师是谁?”我长出了口气,这可能是我遇到过的最容易的考题了,呵呵,谢天谢地!当时虽已敬仰席老师许久,但并没见过席老师。面试完后我象兔子一样跑出去,刚出门没跑几步,席老师从后面叫住我,这时我才知道这位考官就是“传说中”的席老师,没想到席老师这么和蔼可亲,心里感动得“眼泪哗哗的”,呵呵。后面的事情可能好多实验室的“元老们”都知道了,我参加了当天下午组里的组会,来的真是时候,当天组会里有精美的蛋糕分享,李丕旭师兄,宋秋玲师姐,陈敬龙师兄以及管海荣,阎妮等等都非常得热情,组会气氛十分温馨,我当时心想,嘿,还真来对地方了,是不是以后每次组会都有蛋糕吃啊?哈哈。
这样有趣的事情在我以后在组里的七年时光里比比皆是,没法在这里一一详述了。现在想想,席老师和课题组给予我的太多太多,而我为实验室做的又太少太少,心里有些惭愧。在科研上,席老师对学生的培养可谓是呕心沥血,独具匠心。我很有幸能在组里既完成了博士生阶段的学习又进行了博士后阶段的研究。我深深地体会到席老师在这两个阶段里对我进行不同科研层次上培养的良苦用心,其中的一切将成为我受益终生的科研理念。在生活中,席老师给予我的关心也让我深深感动着,还记得我刚进实验室那年的一个晚上发生的“车祸”小插曲,席老师深夜赶到清河急救中心,整整一夜没有合眼……这样的场景经常在我脑海中浮现…。
实验室的十年是一步步走向辉煌的十年,实验室不但成为了北大太阳成集团tyc9728的一面旗帜,而且成为了中国有机化学界的一面旗帜!而这其中又凝聚了席老师和全体曾经和正在实验室工作和学习的成员们的多少辛勤劳动和汗水。别的暂且不说,现在在实验室的成员可能都知道,席老师至今有时晚上还会在实验室过夜,席老师办公室里那个长沙发就是见证,去年我知道这事后,感觉就俩字:震惊!
展望明天,席老师的英明领导,张文雄老师的强势回归,现有成员的勤奋努力,三者之间产生的强大的“协同效应”必然使席组再接再厉,从一个辉煌走向另一个辉煌!最后,值组庆十周年之际,我衷心祝愿研究室进一步发展成为国际有机化学届飘扬的一面旗帜!祝愿席老师和研究室所有成员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组员风采展示——方红云
姓 名:方红云
在组时间:2001-2004
在组身份:博士生
离组去向:日本名古屋大学
现所在学校或工作单位:日本国立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AIST)
研究方向或担任职务:金属有机
教育背景:
本科 1994-1998年,吉首大学
硕士 1998-2001年,厦门大学
博士 2001-2004年,北京大学
博士后 2004-2005年,名古屋大学
组庆感言:
非常有幸能在北京大学学习,更加幸运的是,我能在席老师的指导下取得博士学位。我是01年进入席老师实验室的,算是席老师的第一个女博士吧。三年的时间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也让我逐渐的成长起来。在科研上,无论是理论知识还是试验操作,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席老师对待科研一丝不苟的态度,时刻影响着我。 我很喜欢实验室整个宽松的科研环境,有问题大家互相讨论,帮忙。席老师在我做博士后期间也给予了我莫大的帮助。我一直都认为在席老师研究组里学习是件很幸运的事。
真诚的希望师弟师妹充分利用组里优良的试验条件,珍惜每一分每一秒,给自己的学业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我目前在日本国立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做博士后,从事过渡金属催化剂的研究。我们的女儿快两岁了,非常可爱。
组员风采展示——高国华
姓 名:高国华
在组时间:1999.3-1999.8
在组身份:博士后
离组去向:去北海道大学继续做博士后
现所在学校或工作单位:华东师范大学化学系
研究方向或担任职务:有机化学,催化化学
教育背景:
本科 1982-1986年,内蒙古大学
硕士 1986-1989年,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博士 1989-1992年,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博士后 北京大学/北海道大学
组庆感言:
在席老师课题组的十周年组庆之际,衷心祝愿席老师的课题组培养出更多,更好的人才。
组员风采展示——王辉
姓 名:王辉
在组时间:1999,8-1999,10
在组身份:临时交流
离组去向:到北海道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现所在学校或工作单位:复旦大学化学系
研究方向或担任职务:金属有机化学
教育背景:
本科 1992-1996,北京科技大学
硕士 1996-1999,南开大学
博士 2000-2003,北海道大学
博士后 2003-2005,东京工业大学
组庆感言:
转眼之间,席老师课题组迎来了十岁的生日!时间过得真是太快了!
当时我在去日本之前,在席老师研究室大概呆了两个月的时间。时间虽不长,但是印象却很深刻。那时组里有索全伶老师,高国华老师,徐峰,还有刘彦军,都是准备去日本做博士后的。他们不仅手把手的教给我化学实验知识,而且还从生活上关心我,从心底表示感谢!
组里的学生有宋秋铃,李丕旭。前者的可爱,后者的稳重,都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还有思思,把宋秋铃当成姐姐,却把李丕旭喊成‘“叔叔”。
现在想起来,总体感觉它是一个大家庭。无论是谁,只要是在组里呆过一段时间的人,我想都会感觉到这个大家庭的温暖和关怀!
借此机会,我谨祝席老师课题组更加具有活力!培养出更好更多的人材!
组员风采展示——张文雄
姓 名:张文雄
在组时间:2002.10 ~ 2004.10
在组身份:博士后
离组去向:日本理化学研究所
现工作单位:北京大学太阳成集团tyc9728
教育背景:
2007.10, 北京大学太阳成集团tyc9728副教授
2004.11 ~ 2007.9, 日本理化学研究所协力研究员(导师:候召民 教授)
2004.1 ~ 2004.3, 日本北海道大学JST研究员(导师:高桥保 教授)
2002.10 ~ 2004.10, 北京大学太阳成集团tyc9728博士后(导师:席振峰 教授)
2003.1, 获南开大学理学博士学位(导师:宋礼成 院士)
1999.6, 获广西师范大学理学硕士学位(导师:黄文榜 教授)
1996.7,获湖南师范大学化学教育学士学位
组庆感言:
和席老师相识是2002年,当时我刚开始在席老师研究组做博士后。博士后工作要求独立性、创新性,而刚刚博士毕业的我还不能完全适应角色的转换。在前几个月,我的工作进展缓慢,情绪也比较低落,席老师总是鼓励我坚持,做出点小成绩时,总是激励我,结果不太理想时,引导我怎样克服困难,最后我成功地从1-锂-1,3-丁二烯基膦氧化物和醛高产率合成累积二烯烃。经席老师两年的指导,我对科研的信心大增,从席老师那里学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维方式深深地影响了我以后的工作。
2004年博士后工作结束后,经席老师推荐,我到日本理化学研究所工作,虽然离的很远,但席老师对我的关心和帮助一如继往,取得成绩时,席老师和我分享喜悦,遇到困难时,席老师和我共解难题。
2007年10月回国后,我非常有幸加入席老师研究组,又能和席老师一起工作,除了工作上的支持,席老师还尽量为我解决生活上的困难,让我没有后顾之忧地工作。
和席老师相识五年,点点滴滴,历历在目,感谢、感激、感动都在心头。席老师学术上严谨、开明、创新、平等,生活上平易、谦和、坚持、大度。在这五年多的时间里,我开扩了视野,学到了许多做人的道理。值此席老师研究组成立十周年之际,我真诚地对席老师曾给我的关心和帮助表示感谢,并祝席老师研究组拥有更美好的明天。
组员风采展示——孙效华
姓 名:孙效华
在组时间:2002-2005
在组身份:博士研究生
离组去向:美国西弗吉尼亚大学化学系,博后
现工作单位:凯美隆北京药业技术有限公司
研究方向:有机合成
教育背景:
本科 1994-1998,济南大学
硕士 1999-2002,山东大学
博士 2002-2005,中科院化学所
博士后 2006-2007,美国西弗吉尼亚大学化学系
组庆感言:
时间真快,一转眼席老师组已经成立十周年了。回想起在席老师组读书期间的点点滴滴,我觉得有两点很深的感悟:一是要懂得珍惜;二是要懂得感恩。席老师非常宽容,组里面的氛围非常融洽,所以工作期间心情总是很舒畅,现在回想起那段时光总是觉得过的很快,非常珍惜。席老师很为学生着想,百忙之中却仍抽出时间关心学生的前途,席老师是一位非常好的良师益友。希望在组的学弟学妹抱着一颗感恩的心,珍惜在组的时间,多出成绩。
组员风采展示——管海荣
姓 名:管海荣
在组时间:1999-2000
在组身份:本科生
离组去向: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现所在学校或工作单位: 美国辛辛那提大学
研究方向:金属有机化学及均相催化
教育背景:
本科 1996-2000年,北京大学
博士 2000-2005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
博士后 2005-2007年, 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
组庆感言:
十年啦!真是弹指一挥间! 虽然身不能参加组庆晚会,但心系席组! 能赶在2月份重回北大也算是一种弥补了。很高兴看到席老师组新鲜的血液,更欣慰的是于涛同学当爸爸了,李志平总管另立山头了,席老师却依然青春焕发。想想席组的十年成长也是自己的十年成长。如果没有席老师当年的启蒙与教导,也许就不会在今天继续做自己喜欢的学问,也更加不可能在今天试图为人师表。希望接下来的十年是更加美好的十年!祝福席组已经工作的事业蒸蒸日上,还在学习的学业有成!
组员风采展示——邓亮
姓 名:邓亮
离组去向:往香港中文大学进修博士课程
在组时间:2000-2002
在组身份:本科生
现所在学校或工作单位:哈佛大学化学系
研究方向:生物无机
教育背景:
本科 1998-2002年,北京大学
博士 2002-2006年,香港中文大学
博士后 2007至今,哈佛大学
组庆感言:
人们对自己情窦初开的往事是不能忘怀的,要不总有人会念叨“啊,十六岁的花季”呢?在席老师组里,我经历了一个懵懂的花季--与化学研究的花季。那些新鲜,懵懂,苦恼,兴奋,快乐与情窦初开的感觉是那样的相像。
新鲜和懵懂概括了我在实验室里最初半年的感受。刚到实验室,什么都是那么新奇。反应在氮气氛下进行,冷却用的是液氮,用注射器加料,用气象色谱跟踪反应,用柱层析分离,鉴定的时候用自己的300兆的核磁,用进口药品,连滴管都是一次性的。这些和本科实验的东西简直是天壤之别。最震撼的是第一次看见液氮:闫红亮师兄把那么冷的东西倒出来,整个实验室都是云里雾里的。这些新奇和震惊把我导向了一种浑浑噩噩――一到实验室我觉得兴奋,像是喝了小酒。这种状态导致了我的首次实验事故:在抽换气的时候我把真空和氮气接到一起,引发倒吸,汞液进入schlenk线,继而跑进管海荣的反应系统。我在“壮举”发生后的第一反应是:“完了,咋向席老师交代啊?”。之后,席老师停了我的实验,让我查了三个月的关于碳碳键活化的文献。
我真正开始做实验是在2000年的冬天。在席老师的帮助下我申请到了君政研究基金,课题是关于碳碳键活化。我在合成第一个原料分子的时候就给卡住了。分子很简单,1,1-二(三甲基硅氧)环丙烷,我的实验现象和文献一致,但就是得不到东西。这个玩意卡了我有三个月。在那三个月里我反复做着一个的反应,尝试了许多的改良,但结果总是失败,失败加失败。绝望中我给在四川大学的作者打了电话。人家告诉我诀窍:于蒸馏的时候要用干冰冷却,否则东西全跑了。按他说的,我拿到了产物。可惜的是,好不容易得到的这个分子在后来的实验里却没有用上。之后我转向了烯丙基溴代环丙烷系统。在这个体系里,也是折腾了好一阵后我才得到原料,接着还是在折腾好一阵后才发现它与二茂锆配合物的一些漂亮的反应。在这个课题上我花了差不多一年半的时间,后来还有颜珺的加入,王超也在上面花了许多功夫。间杂在失败和苦恼中的是偶尔取得进展时的兴奋和成就感。哪怕是极小的进展也能激起巨大的兴奋,进而让你充满动力。记得一次拿到了一点不错的结果,傍晚的时候向席老师汇报,席老师笑呵呵的说:“不错,邓亮。你能不能明天早上给个进一步的结果?”我当时毫不犹豫的就回答:“好。”结果就是那天晚上我做了一个通宵的实验。那是我第一次通宵做实验。呵呵,通宵的好处就是气象色谱任你使,但到凌晨的时候真的是困啊。那时候组里面要是发了好文章,作者们就有机会吃席老师请的日本料理。陈敬龙师兄,宋秋玲师姐享受了好几次,赵长家师兄也吃过。我没文章,自然也没享受到这个机会。
快乐不仅仅是在研究中,在实验室的生活也是乐趣无穷,真的是好吃好玩啊。先说吃的。组里面的饭局就不说了,至今还是想念啊。日本点心咱没少吃。这得要谢谢席老师。每次他从国外开会回来都给我们买点心。大白兔奶糖在席老师的办公室里也吃了不少。04年席老师去香港开会给我带了一盒糖――大白兔。到现在我一看见大白兔奶糖就会想到席老师。阎妮师姐那时候还发动了合作社,大家一起买西瓜,买冰激凌。几个师姐对零食颇有研究,我们也就沾光跟着提高了品位。阎师姐喜欢吃面,那家靠近清华西门的兰州牛肉面馆我们经常光顾。等到后来到宋秋玲师姐,高烨师姐,郭瑞云师姐开始做饭,我又有了许多蹭饭的机会。说到玩的,大家肯定不会忘记一年一次的春游。那可是全组出动,家属伴行,浩浩荡荡,威风的很。白天游山玩水,晚上通宵打牌,非常疯狂。除了出游,席老师还带我们打羽毛球,打保龄球。在实验进行中,我们的另一大乐子就是互叫师弟,本科生研究生之间互相争当师兄,有时甚至要席老师来理论,但他每次都打马虎眼。我称组里所有的女士都为师姐(除了同学颜珺),经常管王从洋,高卓,陆江,王志会叫师弟。于涛,王从洋和方红云;陆江,王志会和张新南之间居然还有师兄师妹或是师弟师姐之争。我们不敢把这种娱乐性质的争论发展到年长的师兄那里,对他们我们还是老老实实的称呼,比如李志平老师,赵炳筠老师,吕健明师兄,范红涛师兄,李国弢师兄。
组里面的气氛是快乐的,但对实验大家是丝毫不敢松懈。实验室里忙个不停的六个气象色谱仪,排的紧紧的核磁预约,宋师姐的有着上千的反应的记录本,时刻散发诱人气味的陈师兄的抽屉,赵博士的多柱齐下,像蚂蚁般不停的方师姐,六点多就开始实验的范师兄,就是一些忙碌的例证。每次组会你要是没有几个像样的反应或者新化合物,你自己都觉得不好意思――与一堆猛人一起工作不轻松啊!那时候在组里,你不用担心没人陪你做通宵,也不用奇怪星期天还有人做实验,你更不必觉得自己每天开个四五个反应有多了不起――这实在是太普通了。席老师也是非常努力。每天早上八点左右的样子骑个破破烂烂的自行车去实验室,中午简单吃个包子或者去学一吃个烩面,晚上呆到十一点左右是他正常的作息表。对了,要是星期六你赌他不去实验室的话那可是大错特错。这种辛勤的氛围保证了实验室的繁荣。
在实验室的两年时间里,对我影响最大的当然是席老师。他的言传身教,让我受益匪浅。在整个研究过程中,席老师给予了我极大的自由,培养了我的独立进行研究的能力;进入研究组前我对金属有机一无所知,是他将我引入这个领域,进而推荐我去香港中文大学研究与之紧密相关的配位化学,使我有了很好的基础从事现在关于生物无机方面的工作;我性子毛糙,席老师教导我认真严谨;我年少轻狂,他告诉我“要想做好学术,先要学会做人”;我生活拮据,席老师慷慨相助帮我度过难关;在我后来工作不顺,心情低落的时候,他又在电话里激励我“真正厉害的人即使做他不中意的工作,他也总能将它做得最好”。许许多多不能尽数。人们常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些恩情我想即使“涌泉”也是无法偿还的。我只能通过有努力工作,以期今后有机会能像他对我那样去对待自己的学生。
值此十年大庆,我祝愿研究组的事业欣欣向荣,更上一层楼;祝愿以前的,现在的,还有今后的研究组成员们身体健康,万事如意!恭喜,恭喜!
邓亮
2008年3月
组员风采展示——吕健明
姓 名:吕健明
在组时间:2000-2002
在组身份:博士后
离组去向:赴美博士后
现所在学校或工作单位:University of Texas Southwestern Medical Center at Dallas
研究方向:天然产物全合成
教育背景:
本科 1991-1995年,南开大学
博士 1995-2000年,南开大学
博士后 2000-2002年,北京大学;2003-2005,Louisiana State University, LA USA
组庆感言:
记得以前在组里,大家仿佛也说过研究室十年的事情。如今当这一天不经意间来到面前,看到十年来研究室取得的丰硕成果,作为曾经的一名成员,我心里充满了喜悦。
我很高兴自己曾经为研究室贡献过自己的一份力量,但回头看,我知道自己从席老师和我们的研究室学到了得到了更多。记忆中的席老师是一位睿智、严谨、勤奋、对科研充满热情的年轻学者。他没有标榜和说教,就是在平常的工作中潜移默化地教导、影响组里的每一位成员;他为人温和,给他人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发现和改正自己的不足,精进自己的学业。我觉得自己在成长的道路上能遇到这样一位良师真是很幸运。当然,我也忘不了和我一起在实验室里工作过的兄弟姐妹们以及和你们在一起的快乐时光。
让我的感谢和祝福伴随席老师和现在组里的学弟学妹们一起去迎接我们研究组的十岁生日,祝愿我们的研究组更加辉煌!
组员风采展示——宋志毅
姓 名:宋志毅
在组时间:2004.7-2006.7
在组身份:博士后
离组去向:北海道大学触媒研究中心
现所在学校:北海道大学触媒化学研究中心
研究方向或担任职务:JST 研究员
教育背景:
本科 1993.9 – 1997.6: 学士(河北师范大学化学系)
硕士 1998.9 – 2001.6: 硕士(河北师范大学化学系),导师 李媛 教授
博士 2001.9 – 2004.6: 博士(南开大学太阳成集团tyc9728),导师 孟继本 教授
博士后 2004.7 – 2006.7: 太阳成集团tyc9728 席振峰研究组博士后
2006.9 – Pres.北海道大学触媒化学研究中心JST研究员 合作导师 高桥保 教授
组庆感言:
席组就象一个大家庭,能够成为其中的一份子是我的荣幸。
非常怀念在席组的那两年,有一流的实验条件,有宽松自由的氛围,有非常高水平的化学,最重要的还有杰出的席教授。席老师带领我开始金属有机化学的研究,在实验室的两年学到很多东西,如何做化学,如何做人。
后来又来到席老师曾经奋斗过的地方,一切都似曾相识。"我相信万物都是有感情的。"以席老师送给我的这句话自勉.
在10周年庆典来临之际,衷心地祝贺研究组10年来取得辉煌成绩,祝愿研究组拥有更美好的明天。
问候席老师和所有的朋友们!
组员风采展示——鲍峰玉
姓 名:鲍峰玉
性 别:男
在组时间:2001.7-2002.3
在组身份:博士后
离组去向:2002.3离组后我加入高桥教授研究组读博士学位
现所在工作单位 河南农业大学理学院应化系
教育背景:
本科 1989-1993,郑州大学
硕士 1998-2001,郑州大学
博士 2002-2005,日本北海道大学
博士后 2006-2008,日本北海道大学
组庆感言:
我是2001年7月宣布北京奥运会申办成功的那个晚上去北京的,第二天加入席老师研究组,这样我就开始了对金属有机化学的学习。席老师在学术上高深的造诣使我非常佩服。席老师给我的一些建议,比如多看文献,让我受益良多。全新的环境、全新的研究方向、全新的方式,比如开组会、在组会上用英语做报告、提出尖锐的问题等,这些使我感到很新奇;而新的好的研究结果的不断出现则使我感到很惊奇;问当时的师兄、师弟、师姐和师妹是怎麽发现那些新反应的,他们会告诉我一些令人感到很有意思的故事,我听后很羡慕他们。总之席老师研究组的生机勃勃、团结与和谐给我留下了终生难忘的印象。时间过的很快,席老师研究组成立快十年了,这十年见证了席老师研究组的成立与辉煌。在此我祝愿席老师研究组取得更大的成绩、祝席老师研究组更加辉煌。
组员风采展示——徐峰
姓 名:徐峰
性 别:男
在组时间:1999,4-1999,10
在组身份:博士后
离组去向:日本北海道大学博士后
现所在工作单位:陕西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研究方向:金属有机化学,均相催化
教育背景:
本科 1987-1991 西北大学
硕士 1991-1994 中科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博士 1994-1997 中科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博士后 1997-1999 中科院感光化学研究所
组庆感言: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之间10年已去,想当初,我们在组里的时候还恍如昨日,那时我们这个组就像一颗幼苗,我们还要借用气相色谱,为了使用气相色谱大家都争先恐后,现在这棵幼苗已长成了参天大树。昨天仔细察看了我们这个组的名单,在席老师的辛勤培育下学弟学妹们学有所成,足迹遍全球。这些年,我也曾回实验室组里几次,看到席老师很忙,所以也不愿多打扰,每次都是匆匆忙忙,和各位学弟学妹们交流不多,以后一定和大家加强联系,也希望大家有机会的话到西安来玩。最后借此机会我想祝席老师身体健康,研究工作更上一层楼;祝各位熟悉和不熟悉的学兄、学弟、学妹事业兴旺,心想事成。
组员风采展示——钟振起
姓 名:钟振起
离组去向:Hokkaido University
在组时间:1999.5-1999.12
在组身份:博士后
现所在工作单位 Synthesis Group, ABC Labs Inc., 7200 East ABC Lane, Columbia, MO 65202, USA
教育背景:
本科 1981-1985年,Henan University
硕士 1987-1990年,Nanjing University
博士 1993-1996年,Peking University
博士后 2nd Med. Univ. of PLA, Peking Univ., Hokkaido Univ., Texas A&M Univ., Iowa State Univ.
组庆感言:芝麻开花节节高,一年更比一年强。
组员风采展示——颜珺
姓 名:颜珺
在组时间:2000-2002 性 别 女
在组身份:本科生
离组去向: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攻读博士学位
现所在学校:Albany Molecular Research Inc.
教育背景:
本科 1998-2002年,北京大学
博士 2002-2007年,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
组庆感言:
时光荏苒,十年的光阴潺潺流过,我们的研究室迎来了它的第十个生日,实在是可喜可贺。
研究室建立的那年我刚进北大,还是对化学懵懵懂懂的新鲜人。有幸在有机实验课上遇见席老师,自此开始培养起对有机化学的兴趣。这么多年过去,席老师的谆谆教导,循循善诱,鼓励我们自由思考与勇敢表达意见的教学方式,至今仍然令我记忆犹新。也许正是因为这一点,才启发了我对有机化学的喜爱并且决定了自己今后学习的方向。
因为喜欢做有机实验,2000年的时候有了想要去实验室学习科研的愿望。于是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去找席老师询问能否到研究室学习,因为当时自己对于科研还是一无所知,就算实验技能,也只有很浅薄的一点点,不知道自己是不是还不够进入研究室学习的资格。没想到席老师爽快的答应了我的请求,就这样与实验室结缘。虽然只有短短的不到两年时间,但是从中获益匪浅,令人终身难忘。而席老师能够给新人这样的一个机会,也令我感激不尽。
依然记得,在实验室学习的第一个反应是训练无水无氧的操作。这个比起基础实验要求要严格许多。担心会做不好,小心翼翼的学习,一次,两次,终于成功达到要求的时候,心里特别的高兴。
依然记得,正式开始参加课题研究的兴奋。开始学习科研的方法:假设,实验,验证,完善。研究室有着非常开放包容的氛围,也有着积极努力的工作作风,还有优良的实验条件和互相帮助的良好传统。在这样的环境里面工作和学习,令人如沐春风,获益良多。席老师思维活跃而严谨,学识渊博,在课题选择,研究方向确定以及具体实验的操作等等方面都给予了我详尽的指导。而他勤奋求实,追求卓越的工作态度,更加令我懂得对待科学要踏实认真,严谨努力。这样的一种态度,对于我在其后的科研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而正是由于席老师耐心的教导以及实验室里师兄师姐们细心的帮助,使我从一个只懂得少量基础有机实验操作的新手,发展到逐渐对金属有机化学有了一定了解,并且在实验技术和科研能力上都有了提高,为PhD阶段的学习和研究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依然记得,课题进行得不顺利时的懊丧与难过。那个时候席老师对我说过的话至今仍清晰响在耳边:有机化学甚至整个科学的研究,都是在绝大多数的失败中渡过的,然而只要有那么极少数的成功,从中体会到的兴奋与喜悦,就足以支持着人们继续努力奋斗下去。的确是这样的吧,当我在大洋彼岸经历一次次的失败最后终于合成出了目标产物的时候,我深深体会到了席老师当时这句话的意味。这种正确对待科研工作中失败与成功的心态,也是进行研究所必不可缺的。
依然记得,在研究室里那些难忘的日子。席老师谦虚和蔼,关心我们;师兄师姐们也细心照顾,让我能够快乐的生活。而参加过的那些丰富多彩的活动,雁栖湖的媚,青龙峡的险,红螺寺的古朴……还有那些聚餐时的欢声笑语,高歌时的欢畅淋漓,都已化为记忆中永不褪色的风景。
依然记得……
在研究室成立十周年之际,愿这只言片语能带去我所有的感谢与祝福。感谢席老师的教导,支持与鼓励,感谢曾一起工作的人们给我的帮助,感谢在那里学到的所有,得到的所有;同时,也衷心的祝愿我们的研究室能不断发展壮大,拥有更辉煌的明天!
2008年3月于USA
组员风采展示——索全伶
姓 名:索全伶
在组时间:1999.4-1999.11
在组身份:博士后
离组去向内蒙古工业大学
现所在学校:内蒙古工业大学化工学院
研究方向:合成化学
教育背景:
本科 1978-1982, 内蒙古大学
硕士 1985-1988, 内蒙古大学
博士 1990-1993,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博士后 日本北海道大学触媒化学研究中心
组庆感言:
祝席老师课题组:研究梯队逐渐壮大,研究水平不断提高,研究成果国际领先。
组员风采展示——李石
姓 名:李石
在组时间:2003.9-2004.3
在组身份:临时交流
离组去向:北海道大学药学部读博
现所在学校:北海道大学触媒化学研究中心
担任职务:JST 研究员
教育背景:
本科 1996.9 – 2000.6 郑州大学化学系基地班
硕士 2000.9–2003.6 郑州大学化学系药物所 导师 刘宏民教授
博士 2004.4– 2007.3 北海道大学药学部 导师 高桥保 教授
博士后 2007.4 – Pres.北海道大学触媒化学研究中心JST研究员 合作导师 高桥保 教授
组庆感言:
四年前在席老师组里的那段生活就好像发生在昨天。短短的半年里,我所收获的不只是很多金属有机化学方面的知识,以及一些好朋友,更重要的是,在那里我从席老师身上开始学会如何做人。初到北京,一切都很陌生,但席老师威而不猛,平易近人的工作作风及组里的成员对我在生活、学习上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帮助使我觉得席老师的课题组就像一个大家庭,在这个大家庭里,自己不再是一名短期交流的过客,而是家庭的一分子。我开始学会关心别人,理解别人,更好地与别人相处。
时光飞逝,离开北京来到日本已有四年了,这四年里我虽然离开了席老师的课题组,却与席老师有了进一步的接触。每次与席老师谈话我都觉得意犹未尽,受益匪浅,也渐渐明白为什么说做人要难于做学问。值此课题组十周年生日即将来临之际,感谢席老师及课题组给予我的每一份关心及帮助,谨祝课题组在未来的日子里蓬勃发展,再创新高。也祝课题组的每一位成员身体健康,事业有成!
在日本的四年里,我的学习和生活也有了新的收获,不仅如期拿到博士学位,我的宝贝女儿也在毕业之际降生了。兄弟姐妹们,你们过得好么?!真的很想念大家,很想听到你们的好消息!希望有机会和大家多联系!
“忆流年,难忘岁月”组庆活动之组员风采展示
席振峰课题组迎来了她十岁的生日。过去的十年是课题组不断发展、不断成长的十年,它承载了每一名组员的青春和梦想。十周年的纪念,需要每一位过去成员的参与。为此,我们在十周年纪念活动来临之际,邀请每一位曾为课题组做出过贡献的成员反馈给我们他们的个人、家庭以及工作信息,展示他们离开课题组后的发展和成果。我们希望此活动能够有助于各位成员了解彼此的现状,保持良好的联系。
有关信息我们将在“组庆专题”中陆续发表。
在此对所有曾经关心、支持课题组的各位成员们表示衷心的谢意!
注:公布的顺序不分先后。
实验室徽标介绍
本研究室徽标于2003年4月研究室成立五周年纪念之际由研究室全体成员共同设计完成。
本徽标由外围的文字和中心的剪刀两部分组成。外围的“PKU XI GROUP”和“1998.4”表示北京大学太阳成集团tyc9728席振峰研究室成立于1998年4月。“CHEM IS TRY”代表化学的同时,强调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
中心的剪刀有三层含义:第一,代表本研究室科学研究工作的长期目标。即利用金属有机化合物选择性地“裁剪”化学键,研究新一代物质转化途径。剪刀的两片金属一长一短,代表我们研究工作的关键词“选择性”。第二,代表本研究室管理和研究工作的理念——“协同效应”。正如剪刀本身是通过两片金属的协同实现其功能的。第三,剪刀的绿色表示本研究室在科研活动中重视环境问题。
组庆通知 之 组员信息收集
大家好!本研究室成立十周年庆典活动将于2008年4月4日至6日在北京举行。欢迎大家参加!
为了本研究室有关人员进一步互相了解、加深友谊,我希望借研究室成立十周年庆典之际,每个有关人员,尤其是已经离开本研究室的人员,能够提供一些文字或者影象材料。主要内容包括:(1)个人简历以及简单描述(从进入本研究室开始至今);(2)对本研究室的印象,意见和建议等;(3)目前个人和家庭工作及生活状况。
请大家将有关内容以电子邮件的形式发给李东阵同学 (pkuspider@163.com).